近年來極端氣候頻繁發生,讓文旦果園管理面臨極大挑戰。為協助農友智慧化轉型管理,花蓮農業改良場日前舉辦「文旦產業數據轉型分享會」,並邀請當地文旦農與技術服務團隊,聚焦智慧農業在文旦產業的應用與實證。
本次分享以百大青農李慎行先生田區為示範案場。李先生位於花蓮的果園面積1.2公頃,卻因地形狹長,面臨灌溉調控的困難。為了解決問題,田區內導入了農田氣象站、土壤監測、10組無線電磁閥站,透過智慧分區灌溉系統進行細緻控水。
無線電磁閥是一種可遠端控制啟閉的灌溉閥門,透過低功耗無線通訊(如LoRa)與控制系統連線,無需埋設電線或網路線。適合在果園、山區、溫室等缺乏基礎設施的農地使用,配合智慧灌溉系統,可實現分區、定時、自動化灌溉管理。
花蓮改良場指出,導入灌溉自動化與氣象監測系統後,可根據即時土壤濕度及降雨分佈彈性供水,不僅減少人力投入,也避免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。研究團隊更進一步指出:
📉 近年同一產季的降雨量變異極大,分佈極不均衡,無法僅仰賴天然降雨支撐果園水分需求。
🍊 同一果園中,有灌溉與無灌溉區塊的產量差異高達30%,證實穩定供水對文旦產量影響甚鉅。
💧 採用智慧灌溉技術後,整體水量只需傳統方式的十分之一,達成節水與穩產雙贏的管理成效。
成果顯現這套系統的核心不只是設備的自動化,更重要的是背後的氣象數據整合與田間監測模型,讓農友能依據客觀數據進行科學決策,而非仰賴經驗與直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