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蟲害綜合管理(IPM)追蹤作物生長情形,採用預防勝於治療作田間管理
合作客戶: 外埔忘憂米
栽種作物: 稻米
田間防治: 春夏時期稻熱病
當夏天的腳步悄悄走入這漸感暑熱的六月天,稻田也從過去的翠綠慢慢轉換成一片黃橙的美麗景色。但是在台灣第一期稻作,需走過後母面的春天,陰雨不斷的梅雨季,最後邁入酷熱的夏季方能得到粒粒飽滿的稻穗。
在台灣,春夏交接時節通常伴隨著長時間梅雨,又或者日溫差大等天候不穩定狀態,因此,4-5月間台灣稻田容易好發稻熱病。今年,在花蓮玉里即發生大規模的稻熱病感染,將近逾千公頃的稻田受到損害,許多正在孕穗期的水稻因感病而枯黃矮小,甚至大規模枯死,影響收成。
稻熱病雖說傳播快,但並非無法可治。在田區發病初期,能夠透過病蟲害綜合管理(IPM)即能夠即時控制,減少損害。因此發現病害的時機點相當重要,但通常等到在巡田中發現時,即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。
在農園天眼站的架設後,定時拍攝的照片透過雲端紀錄且回傳展示,可以直接看見作物的微細變化,更在歷史照片回顧中,可以追蹤作物生長情形,調整耕作模式,用預防勝於治療的態度面對作物,能創造更多收益與效用。
稻葉間露珠易造成病原散佈
幾滴小露珠附著在稻葉上看似風趣與意味十足,但要小心稻熱病等好濕性病害感染。
稻熱病屬真菌性病害,高濕度環境且有水珠附著在植物表面時,易協助病原菌孢子傳播與侵入植物體內。
典型稻熱病癥
紡錘狀為典型的稻熱病病癥,稻熱病好發於國曆4月上中旬,正屬台灣第一期稻作生殖生長的轉換期,因其孢子傳播速度極快,嚴重者甚至導致作物全株死亡,造成收穫下降。
稻熱病好發原因:
- 環境濕度高易造成稻熱病菌侵入植物或傳播。
- 日溫差大會使水稻抵抗力下降,在氣候不穩定環境易造成發病。
- 氮肥施用有助稻葉生長提升光合作用面積,但卻會降低水稻抗性。